轮到韩国电影爱上翻拍咱们了。
前不久刚把《风声》从8.4拍成4.7。
(资料图)
最近又来一部。
捧出过两位影后,近十年最好青春片之一的《七月与安生》。
这一回,有点悬念了。
原版7.5,韩版7.4,近乎追平了,而且后者分数还在上升,有超越之势。
有人表示:韩版完胜。
真赢了?
看完Sir倒觉得,《七月与安生》真正的灵魂,丢了:
再见我的灵魂伴侣
소울메이트
赢在哪?
大概赢在片子整整亮了一个度?
韩版将故事设在了济州岛,整一个画风变得清新、明亮、干净,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童话感。
再看看原版。
小城的破旧灰黄,一整个“土”味冲天。
但此时马姐就是Sir的嘴替:
“家明就喜欢这样土的!”
光看浴室对峙这场全片重头戏。
韩版不管是演技、还是导演调度,全都差了一大截,完全没顶上去。
整部片子没内味的关键,也正是因为太“亮”了。
如果原版小说的故事已经足够狗血。
导演还非要“敞开天窗说亮话”,那必然落了下乘。
故事其实没有大改动,很多地方也几乎是复刻。
两个好姐妹微笑(安生)与夏恩(七月)之前的爱恨痴缠。
演周冬雨角色的是金多美,全素妍对标马思纯。
与原版相比,韩版几乎只是改了一些细节处。
但就是这些细微处的改动,成了决定两部作品高下的关键。
先说说不同的地方。
韩版的基础设定里,创新加入了微笑与夏恩都喜欢画画的情节,作为两人的联结。
多年以后也是从一副夏恩给微笑的巨大画像切入了故事。
在原版中,曾国祥是采用“小说”作为叙事载体的。
但在《七月与安生》这个故事里,大量的文学性旁白不是对叙事的偷懒,反而是构成欺骗性叙事的关键。
前半段一直是以七月的视角的声音讲述故事,而最后谜底揭晓,它们全部出自安生之手时,电影完成了两个角色彻底的交融互换。
当韩版将极具迷惑性的“文字”变成了极具视觉冲击的“画作”,其实正显示出了整部电影改编的基调:
将一些暧昧复杂的东西挑明。
你会发现,韩版将曾国祥曾经埋藏的很多暧昧细节简化了。
比如那场山洞祈福戏。
在韩版里,振宇(家明)和微笑是实实在在地接吻了。
但原版呢,只有一个意味不明的对视,便戛然而止。
韩版有了实质性的“背叛”,而后者没有。
即使是两人并未有实质性的越轨行为,偷看到一切的七月仍旧感到了巨大的不安与威胁。
甚至原版里的很多细节处理暗示,安生和家明之间的感情其实挺复杂,并非简单的男女之情。
韩版并没有拍出来振宇什么时候给了微笑他的护身符,因此,这段赠与有见不得光的意味。
但在原版中,曾国祥怎么拍这段的?
火车站,留纪念,两人笑得纯真,就像好朋友之间的告别。
那么也就暗示了七月对于安生的介怀,其实远非是“因为男人”这么简单。
曾国祥想要进一步探讨的,是爱与恨之间那条有时莫名其妙的,并不明晰的界线。
恨一个人深爱的人,好像是需要找一个由头的。
韩版的下乘之处在于,偏偏把这个由头拍了出来。
但很多时候,这个由头其实并不存在,并未发生,只是因为你在对方身上投射了太多“我执”。
第二处比较明显的不同。
二人分别多年后,终于得以一起去旅游,结果在餐厅发生了矛盾。
导火索是安生太穷了,但七月要来高档餐厅吃饭,安生去找隔壁桌的男人免费薅酒,引发了七月的不满。
韩版里,这好像只是因为,这几年两人所过的生活差异太大引起的误会。
但原版所包含的信息复杂很多。
阶级身份的差异只是基础,两人其实在争执这段关系里的主导权。
看看两人的表情——她们在较劲。
七月为什么生气?
根本原因她发现多年未见的安生,已经逃离了她的“掌控”。
她那么游刃有余,独立洒脱,过的好像还不错。
而她对自己的评价是:我朋友是一个乖孩子。
但显然,七月讨厌这个评价,拿起酒杯一饮而尽。
她本质不想被看低。
但又因为生气,转向对安生的羞辱。
靠着男人混吃混喝
不觉得这样很贱吗
并且非常霸道地强调:我有钱我请客,你不用跟我算这么清楚。
《七月与安生》里,七月和安生的友情是很复杂的,也是无法剥离现实属性的。
因为出身的弱势贫穷,表面乖张的坏女孩安生,其实是高度依附乖乖女七月的。
她们关系并不对等。
一个细节。
影片在开头的小时候,安生拿起石头要砸学校的下课铃,七月在一旁说“不要”,接着镜头一切,铃响了。
你以为是坏孩子安生砸的。
但到片尾一个闪回才揭晓,安生拿起石头虚张声势了半天没敢下手,是七月拿着她的手砸了下去。
包括后来两人在浴室吵架时,七月一直在说:
“我不和你做朋友谁和你做朋友,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……”
七月对安生的友情有一种暗含的操控在里面,什么东西可以分享,什么东西明算账,她要掌握主导权。
安生则一直在骂七月“装”。
是的,装。
两个人都在装。
原生家庭悲惨的安生表面叛逆乖张,其实一旦有了条件,比谁都盼着安稳。
安生并非她表现得那么柔弱没主见,她隐藏的内心,有着非常强大的渴望。
只是人在什么都有的时候,会在一种暂时安于现状中显得无欲无求。
怎么讨大人欢心
怎么装乖
这个我最擅长了
两人少女时期稳定的友情,恰恰是建立在这层“伪装”上的。
而一旦伴随着成长,双方处境开始改变,伪装逐渐瓦解,那么原本牢固的关系就会出现动摇。
这是《七月与安生》想探讨的,亲密关系中隐含的那些操控与被操控、嫉妒与伪装、欲望的投射与自我对照……
但在韩版中,这些细节都被“精简”了。
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悖论。
韩版越想强调“不是为了男人”。
结果呈现的效果就越像“围着男人转”。
因为如果不能对两人的友情有一个深度的内在逻辑探寻,那么所有陷落就只能归咎于外部原因。
《再见,我的灵魂伴侣》花了大量笔墨去渲染友情的美好,将男主边缘化。
典型是三人爬山这段。
家明带七月,变成了微笑带夏恩。
那种微妙的气氛被抹去了,更突显了所谓的姐妹情深。
可既然,你们姐妹好到就像梦幻的童话,没有任何内在的暗涌可言。
那么一旦出现问题,就只能是外因破坏。
韩版这么拍,显然在迎合一种最浅显的流行思潮。
过度滤镜化女性友情,去除掉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地方,好像就是进步了。
在国产原版里,是七月让家明逃婚,以至于自己能够名正言顺离开家乡小城。
韩版变成了她自己逃婚。
看上去,好像是让女性更有了主动权。
但显然,一种强烈的“主题先行”感,让七月这个人物的行事逻辑、丰满程度和真实感遭到了破坏。
原版里安生找了个老实体贴的男人过日子,韩版里变成了和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姐妹合租。
怎么说呢,和整部电影的滤镜一样,都有些美好得不真实。
韩国电影的一个巨大优点是叙事的高效,能精准抓住观众的痛点、G点、热点话题。
但有时候优点也是缺点,过于高效的直给,反而破坏了真实的力度。
在Sir看来,曾国祥版的《七月与安生》已经是一个非常女性主义的故事了,说它只是三角恋疼痛青春显然有失偏颇。
它要表达的是,女性对于自己人生道路把控的无力。
七月与安生就像是两面对照的镜子,她们伪装自己,羡慕乃至嫉妒彼此,渴望过上“另一种生活”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家明,男人,从始至终都只是这个故事的客体,是她们欲望的载体。
韩版的处理,完全是画蛇添足,是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最后再举两个细节处理的对比。
《七月与安生》里,七月刚上大学后,面对琳琅满目的社团,第一次感到了困惑。
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。
而男友家明,好像就没有这样的困扰。
你看,七月的痛苦是在从小长到大的成长规训中,已经逐渐内化了的。
这种情况下,你甚至找不到敌人,不知道到底是谁在阻碍你的自由,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一直就是如此。
韩版呢?
夏恩从小到大一直就有一个爱好,画画。
当她向男友提出,自己想去专门学画画时,男友说,画画当做业余爱好就可以了,你画的也一般,而且你不是喜欢当老师吗?
这时候,阻碍夏恩追求自我的目标变得明确化了,个体化了:
一个不够爱自己的男人。
如果还停留在这个层面,那拿什么和《七月与安生》比呢?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M就是凶手
关键词:
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:435 226 40@qq.com
Copyright (C) 1999-2022 baidu.baiduer.com.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:435 226 40@qq.com